休息一段时间,感觉缓过来一些了,不用招呼,伙计们就已经从椅子上站起来,开始收拾桌上的饭碗。
冯管事也没有再去找老冯叙旧,而是直接找上了夏冬儿,开始讨论起学院接下来的安排。
若说之前只是因为陛下安排下来的差事才认真对待,那现在,他可真是对这个厨艺学院期待极了!
夏冬儿自然不会有意见。
她没去过专门的厨艺学校,学习厨艺的过程,也不像是现代社会的那些厨师一样去学校考证,而是跟着老爷子,在长大的过程中,一点一点接触到这门“功课”。
从学习认识食材,到亲自去接触食材,再到进一步处理,最后才开始上灶台……
如今她教导小六子跟关小志这两个徒弟,自然也是这么做的。
那些厨艺学校里面具体的规章制度,夏冬儿并不了解。
但大概的一个要求,她还是能根据自己日常所需提出来的,并引入了现代社会的一些课堂特色。
万变不离其宗嘛。
都是课堂,文化课和厨艺课虽说学的内容不一样,可终究也还是一方教一方学,有的东西还是能够借鉴的。
若说夏冬儿主要提出的是想法,那冯管事就是个做实事的了。
他是不擅长厨艺的,可要论做事,他可就厉害多了,要不也不能被皇帝派来干这活儿。
因着陛下跟老圣人两位主子看重,这事儿是不会缺乏资金人力支持的。
又有夏冬儿这手厨艺在,冯管事可不怕这学院办不起来。
对夏冬儿的意见,他还是听得很认真的。
不管那些法子听起来是不是与现有的那些书院不同,冯管事都能保证自己眉头都不皱一下,先不去想是不是夏冬儿天马行空地胡来,而是第一时间考虑这方法如果一定要落实,需要怎么做。
一个有想法,一个能实践,两个人配合起来还真是不错。
三五两下就确定好了接下来的安排,冯管事急匆匆地去隔壁院子打过招呼以后,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四季酒楼,回学院建址那边去了。
他可是迫不及待想要看到成果了呢!
接风宴一过,四季酒楼第二日开始重新营业。
其他客人姑且不论,这一日来得最快的食客,居然都是在四季酒楼附近开铺子的掌柜一家,或者是住在附近的居民。
就连那些铺子里的伙计,没轮上值班的,都约好了凑成一桌子,特意过来排了一楼大厅的座位吃饭。
没办法,昨儿个那一阵阵随着烟雾扩散开的香味,实在是馋人啊!
偏偏店里昨天还不营业,搞得他们只能拿香味儿下饭,睡到半晚,做梦都在想着好吃的,枕巾都要被口水给打湿了。八壹中文網
这不,今儿个酒楼一开门,他们就赶紧过来了。
哪怕吃不上同款,也一定要来一桌子四季酒楼的拿手好菜,叫他们解解馋才好。
店里又陷入了新一轮的忙碌之中。
按理说,如今店里的伙计人数已经完全足够,二楼包间若是有贵客上门,都能提供专门的一对一服务了。
像贺春秋这样差不多算是另有自己一份事业的“编外”人员,应该比四季酒楼刚开始出名那段时间悠闲一些才对。
然而,最近他却也忙得很的样子,经常都不见人影。
夏冬儿现在有了两个厨艺日渐上涨的徒弟在灶上做菜,自己只需要做几道他们眼下还掌控不好火候的复杂菜式就对了,终于不用再被定在厨房里,不时会去另外单独的小灶台琢磨些新鲜的吃的,又或者到后院走走,还有去隔壁院子逛逛,再看看夏明小朋友的读书情况。
正因为这样,她才能发现,贺春秋这两天,竟然还没有以前待在店里的时间长了。
要是从前那样从开店到打烊都只能守着灶台不动,还真发现不了这事儿呢!
夏冬儿好奇了一阵子,却没有特意去追问。
只是看贺春秋回来时那藏不住的兴奋,心里还是暗自有了些许猜测。
他不说,那她就不问咯,随他去吧。
夏冬儿倒是挺期待这家伙露馅儿的那一天的。
贺春秋在干什么呢?
自然是为了求亲做准备啦!
之前已经与杨婶子和杨大叔说开了,这求亲的准备工作也就早早提上了行程。
男女双方都没有能担得起责任的直系亲属了,也好在有杨家这样跟他们关系亲近的好心长辈。
杨大叔这个师父得替徒弟坐镇,杨婶子就得代表夏冬儿这个女方的娘家。
但操持聘礼什么的,可不能期待杨大叔这个糙老爷们儿,大多还是杨婶子出面置办的。
别的倒是好说。
贺春秋这会儿可不是当初刚穿越来后,一路颠簸到了甘泉镇,遇上夏冬儿那个时候的样子了。
那时两手空空,兜里比脸上还干净呢,浑身上下也摸不出一个铜板来,就差没上街乞讨了,被人围堵群攻,那都是没钱看大夫的。
遇上夏冬儿以后,先是有了一个稳定的住处和工作,又因为夏冬儿认识了杨大叔,被他收为了徒弟。
贺春秋心里是十分感激的。
他手工活不差,可要说专业的工匠技艺,还真谈不上,毕竟他以前就是个业余爱好者而已嘛!
最值钱的,是他的脑子。
有了杨大叔的用心教导,他脑子里的那些想法,才有了足够的技艺支撑,从虚幻的想象变成具体的图纸,再到实际的成品。
也靠着这个,他赚到了比当店里伙计还要多的银钱。
眼看着春暖越盛,夏季就要到来,风扇的生意又要带来一大笔收入了,贺春秋的腰包鼓鼓,平时除了买点儿小东西,很少有别的消遣,让杨婶子去置办东西时,那是妥妥的底气十足,大方得很呢!
他愿意出钱,杨婶子便也乐意花费,也好表现男方对夏冬儿这姑娘的看重不是?
姑娘家用的胭脂水粉呀、首饰钗子啊,还有喜庆的衣料等等,可比当初她出嫁时,身家还不够厚的杨大叔家准备得丰盛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