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皇后悄无声息的来了,王皇后悄无声息的走了,王皇后的态度已经表明了,这是一个大气的女人,同时李喆也是承诺了无论未来谁成为太子,那么都将会成为王皇后的儿子,这样一来即使自己百年之后王皇后应当不会受到任何不公的对待。
外界自然不知宫廷之中发生的事情,甚至于梁储和杨戬都不清楚帝后二人密谈了些什么内容,不过一夜之间舆论都好似倒向了大皇子,朝廷上面渐渐的出现了拥戴大皇子的声音,甚至之前热门的三皇子都被人刻意的忽略掉了一般。
这股风刮的并不是很对劲,自然李喆深处漩涡的中心也能感觉出来,蔡荆梁储,李纲等人一个个摩拳擦掌,似乎这件事情已然是迫在眉睫的一般,这让李喆内心有些不爽,毕竟自己鼎盛之年,大臣们不思报效君恩却一心想着立储之事。
大皇子的积极踊跃相比较起来三皇子李俊显得就是比较平淡了,似乎立储这件事情和三皇子没什么关系一般,好似和大皇子争夺的人并不是自己。
李俊到也算得上是生性恬雅,但若说不在乎皇位就有些言过其实了,舆论上面的变化虽然让李俊也感觉到了有些无所适从,不过李俊却能看出来父皇的心思并不在立储这件事情的本身,既然如此那么就让自己大哥跳吧,自己在一边看戏不就可以了?
李俊和李纲之间并没有什么交际,他却想不通为什么李纲要提出这件事情,当初的场景提出这件事情应当是自己获利最大,但是从一开始到现在李纲都没有来过自己这边一次,这让李俊不禁怀疑这里边是不是有什么阴谋?
这倒也不能怪李俊,毕竟出身皇家,从小就是在阴谋的漩涡之中挣扎的人,看什么事情都能猜测出事态的阴暗面,这或许就是皇子的悲哀吧。
不过李纲没有来看自己,并不代表自己不能去看李纲,李俊终于抑制不住自己内心之中的疑惑,让人备轿来到了李纲居住的府邸。
门口的小厮似乎知道自己要来一般,递上了自己的名帖,不消一会的时间里边小厮便让自己进去到了李纲的会客厅之内。
这位李大人看起来全然没有文朝重臣的模样,好似一个慈祥的老头,不过李俊不会随便被一个人的外貌欺骗,堂堂文朝的参知政事那里可能是一个普通的老头呢?
“三皇子大可不必这样,我知道三皇子来老朽这里是什么事情,我也没有拉帮结派的心思,但是立国本本身就是一件朝廷的大事,老夫做这件事情也是为了文朝的江山社稷,三皇子不必挂念于心。”
还没有等三皇子张口,显然人家李纲就率先的说道,李纲不需要三皇子和自己站在一队,因为不管是大皇子还是三皇子都是国之根本,自己没有拉拢讨好的意思,自然也不需要对方投桃报李的举动。
“李大人真的是大公无私,看如今的情况应当是大哥会成为未来的储君了,也罢大哥的才能远在我之上。”
听到李纲的话之后李俊一愣,旋即明白了李纲是什么意思,不偏向就是偏向,李纲的算盘究竟是什么?
“三皇子既然能这样想那也是最好的,自古以来的规矩便是立嫡立长,三皇子安心便是,正所谓动就是静,静就是动,争就是不争,不争就是争。”
平心而论大皇子才华学识都是比较的平庸,或许大皇子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但是文朝不缺乏的就是守成之主,如今文朝已经积压了数百年的问题,文朝现在急迫需要的或许就是一次狂风暴雨一般的变革。
再这样的大局之下其实三皇子比大皇子更加的合适,而且三皇子才学品行都是要超过大皇子不少,但是关键的问题就在于三皇子在法理上面并没有优势,如果现在强行动手,只能让三皇子和大皇子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这也就是所谓的不争的道理,不争其实也是一种争夺的手段,虽说李纲表面上对于二位皇子都是不反对的态度,但是内心之中站队其实还是三皇子这边。
“大人的话我受教了,看起来确实是在下心急了,大人保重身体,告辞。”
三皇子听明白了李纲言语之中的意思,果然自己还是太年轻,或者说这些大臣们心眼是真的多。
不过这一趟起码三皇子也是没有白来,自己算是摸清楚了李纲的意图究竟是什么,也算是变相的摸清楚了李纲究竟支持的人是谁,相比较之前的孤立无援起码三皇子知道李纲能作为自己的外援。
但是争和不争之间的关系真的能向李纲说的那么简单吗?或者说三皇子真的敢冒着巨大的风险做到不争这两个简单的字吗?
以京城中下层官员为代表的大皇子收买了不少的人,当然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墙头草,自然是哪里风强哪里倒,今日大皇子这边势头迅猛自然就是大皇子摇旗呐喊之人,来日三皇子风头猛的时候便就是三皇子的人,全力为了三皇子摇旗呐喊。
对于这些墙头草自然大皇子也是清楚是靠不住的,如今自己实实在在能靠住的人就是蔡荆和梁储这些人。
大皇子知道蔡荆和梁储这些人和下层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的并不是随随便便站队的人,站队之后也是不会改变的,既然现在已经站到自己这里,那么无论如何都是只能一条路走到黑,所以说对于这些人自己完全是可以依赖的。
这几天大皇子的活动其实蔡荆并不是不清楚,甚至是太清楚的。
蔡荆虽然已经规劝大皇子不要如此的心急,但是对此大皇子表示只是寻常的走动,并没有其他的目的。
大皇子的话或许也只能骗鬼,这关头的走动能只是寻常的走动?若是没有目的的话之前稳重的大皇子为何如今变得这样的跳脱?
三皇子的隐忍不发和大皇子的跳脱完全形成了一个对比,虽说二人的本质是一样,但是策略不同显示出来的效果也是不同。
别看的大皇子身边聚拢的官员不在少数,但是这并不是一个紧密的联盟,最多只不过算是一个松散的结合,这样的结合不遇事情或许还好,但一旦遇到事情那么分崩离析或许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反观三皇子那边,虽说聚拢官员的数量很少,但是几乎都是朝廷要害部门上面,一旦需要行动便能在短时间形成一股皇帝都不能轻视的巨大力量,这股力量甚至可以决定很多的事情。
与此同时,蔡士荣在冯宁的护送之下终于进京了,当然冯宁进京只不过是捎带手的护送一下蔡士荣,主要的目的还是皇帝的召见。
其实对于官家你为什么召见自己冯宁表示不理解,毕竟自己不过上任半月不到,官家让自己述哪门子职呢?
不过内心之中虽然有疑问,但是官家的召见冯宁自然不敢不去,到了京城之后冯宁才知道这段时间京城发生的这些波诡云谲的事情。
做梦冯宁都没有想到这样一次国本的争夺竟然被一次绑架案点燃了导火索,这让冯宁有些哭笑不得。
若是拿两个绑匪知道自己的‘功绩’如此之大,不知道会作何感想呢?
不过不管是大皇子还是三皇子冯宁都不熟悉,况且自己不过是长安县的六品县丞,哪里有资格插手朝廷立储君这样天大的事情呢?
一路径直来到了皇宫,这次冯宁谁也没去见,准备闭着眼睛直接的去宫中。
半月不见李喆的书画技术不增反降,看起来这段时间的事情却是有些影响到李喆的心境了。
李喆已经是书画届的高手了,这样的高手单纯的技巧性的东西能学习的已经不多,很大程度上面能提高的便是心境,心境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临场的发挥,显然李喆受到的影响还是很大。
“行了,既然看出来了就别憋在心里边了,评点下朕的这幅万里江山图吧。”
看到了一边小动作不断的冯宁之后,李喆说道。
“好也不好,官家的这幅画气势磅礴,若非官家其他任何人都是画不出来如此大气的话,不好就在于用墨太多,江山本就是一位素雅的美人,浓妆艳抹反而让原本锦绣的江山失去了原有的色彩。”
冯宁的话很直接,把面前的人当成了皇帝,但又没有吧面前的人当成皇帝,赞美的很是肉麻,批评的也是很是尖锐。
听到冯宁的话之后李喆一时间还没有反应过来,愣愣的看着冯宁。
要说起来冯宁这样直接的官员还不在少数,不少的人都见过李喆书画,但无一例外都是在赞美,就算是李纲或者蔡荆都是很少批判自己的缺点,想不到冯宁这样一个六品的小官竟然如此的评判自己,虽然是实话,但是一时之间还是让李喆面子上有些过不去。八壹中文網
毕竟自己知道画的不好和别人说自己画的不好是两个概念,不过作为皇帝这点气度其实李喆还是有的,倒也不会因为冯宁或者下面官员对自己书画批评两句就随便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