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酒楼连续这么多天没开门,可把一群习惯了酒楼美食的吃货给馋坏了。
今儿个一听说四季酒楼重新开门营业了,顿时一窝蜂地就赶了过来。
加上本就还是大年十五的好日子,只要家里条件不算太差的,都能舍得花些钱在外面吃一顿。
所以还有部分是正好经过,之前没舍得外出吃饭的百姓。
遇上这样的年节,便也忍不住趁着热闹进来尝尝鲜了。
还真别说,歇息了这么长时间,突然一下忙成这样,店里的伙计们差点儿都觉得难以招架了。
得亏以前训练的成果还在,过了最开始的一段时间后,就又很快适应起来。
楼上的包间楼下的大堂,很快就坐满了人。
从店外都能听到里面热闹的叫菜声,还有客人们杯盏交互时的笑声。
中午这一顿还是比较家常菜的类型,元宵之类的会留在晚上,毕竟现在还没做完呢,想上也上不了。
等到客人吃完结账时,阿智这边会顺口提一下晚上的元宵,若是感兴趣的,到时候再来便是了,倒也没有强迫的意思。
而听到了消息的,基本上都是打算晚上必来一次的。
特别是以前夏冬儿摆摊时就认识的老客人们,就更不愿意错过了。
就夏掌柜的那手艺,妥妥的!
从前节日的粽子,就让他们怀念到了现在,时不时想起来,就会忍不住算一算距离下一次过节吃粽子还有多少天。
这元宵节的元宵,绝对也不会差的,他们当然要来尝一尝。
哪怕是尝过了以后又要惦记上一年,也比错过了再听其他吃到的人念起来犯馋得好啊。
前头的客人们已经吃了这顿盼着下一顿了。
后厨的人们也终于忙过了中午这一餐。
不过还不到歇息的时候,而是直接开始准备起晚上要用的东西了。
光是他们自个儿吃还好,可要算上那么多客人的量,可不得早些准备以防万一?
好在一部分食材都提前处理好了。
毕竟有的东西前期处理动辄就是几个小时,夏冬儿既然打算要做,肯定是会提前做好安排的。
手忙脚乱这种事情,也就是在她学厨初期才会发生,到后面基本上每道菜需要用到多少时间,中间该怎么穿插着安排,利用好所有空隙,保证做多道菜还能都不耽搁,都已经被训练出来了。
不只是她,之后夏冬儿同样会这样要求小六子跟关小志两个徒弟也能做到这个程度。
他们这样的厨子又不是给自家人做顿家常菜而已,大多都是会面向广大食客群体的。
总不能叫人家客人们一次只能过来一桌,一桌只能上一个菜吧?
该怎么调度好时间,那得是厨师的事儿了。
“师父,要做元宵了吗?”小六子帮着收拾好了其他东西,就忍不住凑了过来,“那些馅儿已经冻得差不多了。”
夏冬儿跟他们说过的,这馅料并不需要冻成冰,只需要能稳定住形状,可以用来裹糯米粉就行了。
不仅是外头的客人,就是他们这些“自己人”,对今晚的元宵也是十分期待的。
知道馅料冻好了以后就能做元宵了,所以隔一会儿就会忍不住去个人看看。
这不,小六子这次一看到馅料好了,就赶紧过来找夏冬儿了。
正好手上的食材刚处理好,夏冬儿瞧见大家伙儿都因为小六子的话看了过来,便笑着应道:
“好吧,你带人去准备笸箩和糯米粉,我们这就来滚元宵。”
“好嘞!”
小六子答应一声,赶紧带着大家伙儿一起忙了起来。
就连在另一边的贺春秋和屋子里的夏明,都被“滚元宵”吸引过来了。
因为滚元宵的笸箩比较大,夏冬儿干脆让人在院子里支起了桌子,准备去外头弄,免得厨房里不方便行动。
好在今儿个没下雨也没下雪,倒是不用担心打断了步骤。
事关吃的,大家的速度可慢不下来。
很快就把桌子搭起来了,桌上放着大大的笸箩,里面装着的便是白白的糯米粉了。
这糯米粉还是夏冬儿特意找老乡买的,品质非常好,选的是上好的糯米,没一粒坏米,然后精心打磨出来的。
因为她要的多,直接就把那老乡家的货给包圆了,倒是乐得那人合不拢嘴。
谁不想遇上一个大方爽快的客人呢?
不耽搁时间又能赚钱,空出来的时候做点儿什么不好啊!
这些准备好,夏冬儿也不多说,直接就上手开始做了。
芝麻馅儿的是最先冻好的,其次是胡桃桂花的,玫瑰山楂的得多冻冻效果才好。
所以最先做的,自然就是芝麻口味的元宵。
之前切成小方块的芝麻团子此时已经凝结起来,像是一个个小黑块。
夏冬儿数了数个放进铺了糯米粉的笸箩里,就像是白底上多出了一块墨点。
接着,她便握住笸箩的一边,使劲儿地摇晃起来。
也不需要将笸箩整个儿端起来,只需要在桌上前后晃动。
里面的那些黑团子便顺着这力道,在糯米粉里打起了滚儿。
像是一群黑娃娃,调皮地在雪堆里打滚玩耍,最后沾了满身的白雪。
白白的糯米粉渐渐包裹上了黑色的芝麻团子。
原本是乒乓球大小的小方块儿,也在这碰撞摇晃中,不断沾上糯米粉,向圆圆的球形发展。
等到裹了一层糯米粉后,夏冬儿将这些已经变白了的团子拿出来,迅速过了一下水,让表层变得湿润一些,然后又放入了笸箩中,进一步晃动。
水分就是最好的粘合剂,又一次将笸箩中的糯米粉往团子身上吸引过去。
于是,小小的圆团子再一次变大了一点点,球形也更圆了些。
这样重复几次之后,再也看不到里面的黑色了。
笸箩里只剩下了白色的糯米粉,和白色的芝麻馅儿元宵。
方形的馅料此刻已经被球形的元宵包裹在最里面,摸上去也手感也偏硬,便算是做好了。
夏冬儿飞快地做好了一批之后,便停了下来,抬头看见其他人都两眼放光的样子,笑着问道:
“你们要来试试吗?”
“可以吗?好啊!”
“我来我来!我看会了!”
“我也来!”
“我第一个!”
……
连夏明都举起了小胳膊。
只是,不说力气,就是他那个头,也不适合呀。
夏冬儿随意点了就站在自己旁边的关小志过来接手,又对着其他人说道:
“不急,还多着呢,都能轮得着,待会儿别嫌累就好。”
这看着好玩儿,可是只来那么一两次还好,不停地晃动,真以为不费力吗?
今天店里要准备的量可不少,这么滚下来,恐怕胳膊都要废掉了。
还好他们人多,一人分摊一些,便也不算太累了。
夏冬儿忍不住笑起来。
现在争着抢着上,待会儿就知道厉害咯!
店里的伙计们却不在乎累不累的问题。
他们就是想试试。
而且,除了几个帮工婶子,店里其他人年纪基本上都不算大,好奇心还是有的,自然什么都想自己上场试试。
平时其他菜,就算是夏冬儿敢,他们也不敢上手接呀。
可滚元宵看起来却不难,不就是抓着笸箩一直晃嘛,他们能行!
夏冬儿可巴不得有人来帮忙呢,非常愉快地退开,将发挥场地留给了其他人。
于是,她开始去准备其他糕点需要的材料,只偶尔过来一趟,检查大家做的成品合不合格就行了。
年轻人的精力还挺旺盛,加上人多,分下来还真没谁被累到的,还觉得挺有意思,感觉今晚的元宵,他们也有参与了。
就连夏明,都过去站在小板凳上,再由力气大的小六子托着一起滚了滚元宵。
其他人知道实际上是小六子在使劲儿,夏明这小朋友只是站在那儿当吉祥物而已。
但小朋友自己并不知道呀!
夏明眼睛都是亮晶晶的,从小板凳上来时小胸脯挺起,可带劲儿了呢。
摇好的元宵一个个圆圆胖胖,但到近前一看,就会发现表面上是略有些粗糙的,并不像是汤圆那样光滑,毕竟是借着摇晃碰撞让糯米粉自己黏上去的嘛。
这些元宵,按照口味摆好后,拿湿布盖好,等到晚上就能直接下锅煮了。
在他们兴致勃勃地滚元宵的时候,夏冬儿已经在厨房里做起了水晶脍。
这名字听着十分雅致,但实际上就是用猪皮做出来的而已,换个说法,那就是古法猪皮冻。
因为成品晶莹剔透,便如水晶一般,所以称之为水晶脍也是十分形象的。
猪皮已经提前处理好了,放入冷水煮软后捞出来,刮掉里面的油脂,用温水洗过后切成细丝加入料包慢火细煮。
这是在滚元宵之前就已经完成了的步骤。
等到夏冬儿再来厨房时,正好锅里的汤汁已经变得浓稠。
她加了些许盐进去,将里面切成丝的猪皮捞了出来,又将料包捞出不要。
这一下,锅里就只剩下煨出来的汤汁了。
粘稠的汤汁跟清汤是不一样的。
夏冬儿将盛出来的汤放到一边,待会儿会直接端出去,借着外面的寒冬低温冻起来。
浓稠的汤汁会被低温冻得凝固成型,这就算是好了。
等到要吃的时候,直接切成片或块,加上香醋酱油等调味料就可。
别看这水晶脍听着就是猪皮里的油分熬出来的东西,可不管是外观还是味道,都完全不会让人觉得油腻。
外形上,水晶脍的模样不愧其名,晶莹漂亮,根据料包的多少,颜色都可以做成不同的深浅。
和那不起眼的猪皮完全不同。
要是不知道这是用什么做出来的,看见水晶脍的模样,都不会让人想到这道菜会跟猪皮有什么关系。
吃起来也清爽可口,全然没有猪油的肥腻感。
这就是烹饪的奇妙之处了。
同样的食材,做成不同的菜肴,味道不一样,外表不一样,就连口感也不同了。
就跟变魔法似的。
夏冬儿将数份汤汁分次端出去冻着,又去看了看那边被其他人滚出来的元宵,确认没有问题后,便不管他们了,返回厨房继续做其他东西。
水晶脍做好之后,夏冬儿就开始做枣糕了。
今儿的枣糕,她准备做两种。
一种可以说是红枣发糕或是红枣蛋糕的类型。
绵软可口,十分好吃。
夏冬儿记得小时候跟着老头子去一个小村子,在一个老婆婆家吃过,那红枣的核儿都没有去干净,一口咬下去,将她那时候正好快要掉了的门牙都直接磕掉了,叫她掉了好些眼泪。
可这也没耽误她把剩下的红枣糕都吃得干干净净。
最后,老头子是直接买了一大筐当地的红枣回去,又给她做了新的枣糕。
味道一样好吃,摆盘还挺漂亮。
但是,跟那个婆婆家的味道还是不同的。
夏冬儿那时候还小,好奇地问过。
老头子眯着眼睛,好一会儿才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个地方也有自己的水土风貌,这是其他人很难去模仿的。就好像家的味道,代表的不只是亲人的手艺,还有对家人的爱。
夏冬儿没有再吃过让她磕掉了牙齿的红枣糕,却从老头子那里学到了更多。
除了这种软绵绵的红枣糕以外,还有另一种,却是如水晶脍一样晶莹q弹的枣糕,只是颜色却是更深一些的,像是红薯凉粉的模样。
这种枣糕,跟前一种的口感就不一样了,可依然好吃。
这便又是一种属于“厨房”的魔法啦。
枣糕主要用到的材料便是红枣。
而红枣这种材料,看着干干瘪瘪的,其实香味十分浓郁。
就是平时泡红枣水,都能隔着一段距离闻到味道。
更别说是进一步烹饪了。
院子里忙着滚元宵的大家伙儿,都嗅到了空气中的红枣香。
贺春秋一闻,就知道这是要做什么了:
“枣糕!这个好吃!”
小六子吸了吸口水,瞧了瞧厨房,又瞧了瞧滚元宵的笸箩:
“不知道这元宵可不可以做成红枣馅儿的。”
旁边的婶子听见了,笑道:
“今年都做了这么多啦,小六子你要是好奇,不如明年你就来自己做一批红枣味道的元宵呗!”
本来只是打趣来着,小六子却当了真:
“行啊!明年我就做,到时候你们可要帮我尝尝好不好吃啊。”
而隔壁院子里被夏老爷子留着“看家”的侍从,靠近后院门口这边的几人也闻到了空气中逐渐传开的香气,不由得就是一吸鼻子。
太上皇他老人家不在,不知道他们可不可以去隔壁蹭蹭饭?
也不白蹭,就当是客人上门吃饭,应该没问题的吧?